专业号

一、管理机构

2012年1月县政府批准成立湿地管理专门管理机构,2013年11月升格为“江西大湖江湿地公园管理局”,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核定编制5名,2021年应事业单位改革,改为“江西大湖江湿地公园管理站”。下设茅店、梅林、储潭、五云、攸镇、沙地、湖江7个保护管理站,聘请了10个巡护管理人员。

二、多年以来主要做法

(一)宣传引领,浓厚氛围

一是开展多项与湿地相关的主题活动。每年的“世界湿地日”、“爱鸟周”、“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”等我区都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,如在世界湿地日期间,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“保护母亲河-赣江”和“还赣江洁净的水面、纯净的水质”中小学生拾垃圾主题活动,组织乡镇、学校等开展了“绿色乡镇”、“绿色学校”、“绿色村庄”等主题活动;在爱鸟周期间,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,区林业局、水产局和森林公安局等单位组织中小学生一道开展投放鱼苗、放生野生动物、观鸟、摄影等主题活动,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,不断引导全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;二是开展多媒体的宣传教育。主要通过广播、电视、报纸、网站、平面媒体、户外广告媒体等进行强势宣传,大力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;制作安装旅游标识标牌80个,印制了《江西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风光鸟类辨识图》1万册,《醉美大湖江 水润赣江源》精美画册3000本,向学校、社区居民和游客赠送,尽可能扩大宣传面,从而提升全民爱护湿地的行动力;三是创建宣教区强化宣教。利用湿地宣教馆这个平台,通过发光体、电子显示、智能游戏等现代科技手段直观展示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各类资源、建设成果,让广大群众形成直观的湿地感受,从而提高对湿地的正确认识;并与客家文化相结合,在湿地公园客家名俗园内,建立湿地文化、湿地知识宣传长廊和湿地植物、湿地动物宣传长廊,以宣传标牌的形式普及湿地动、植物知识,形象地提高大家对湿地资源的认识;同时是对湿地内樱花公园的2000多树种进行挂牌,并设立微信识别码,以提高居民对湿地植物的认知。

(二)保护优先,积极整治

一是合理调整湿地保护范围。将赣县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二功能区,即湿保育区及合理利用区,将湿地面积提升2.87个百分点,将保育区面积比例大幅增加,突出以保护为重点。园区内共设立界桩720块,界碑60块,科普宣传栏80块,大型宣传牌8块,动植物科普宣教小标牌及花草警示牌500块;公园内土地界址清楚、权属无争议。二是取缔非法采砂行为三年来,有序整治河道采砂行为,全面禁止毒鱼、电鱼、炸鱼等,对赣江、贡江河道采砂全面禁止,共关停清理河道采砂厂25家,并要求整改复绿,还河面于清澈;三是整治污水排放出台了《江西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》《江西大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保护办法》和农业开发有关规定,定期对河道及两岸村庄进行全面整顿清理。在梅林镇、茅店镇建立污水处理厂2个,对工业和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,防止污水流入江内;是加强巡护监测。为保持水质质量,防止水源污染,不定期对湿地公园流域四个断面的水质20项指标定期监测,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。常年聘请湿地巡护员10名,巡护员坚持巡查,严查围垦填埋湿地、违法捕捞(猎)、污水排放等有关破坏湿地的一切违法行为,保护了河面和树木、草地、漫滩,维护了良好的水禽繁衍栖息环境,全力保护好湿地水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。

(三)合理利用,发展产业

在严格遵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,始终贯彻“保护第一、适度开发,合理利用”的原则,把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紧密结合,打造了一批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景点。如湿地公园内的赣南客家文化城、赣南客家名人(樱花)公园、桃花岛、夏浒景区、湖江水上运动中心、尧口少数民族风情园等,每年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之众,得到了市民、专家、游客的普遍好评,也已然成为赣县城市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。由于旅游业的兴起,也带动特色种养业、农家乐、乡村旅游等产业的迅速发展。尧口畲族民俗文化也被进一步挖掘,尧口篮莓生态采摘园日趋红火。

江西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,不仅促进了湿地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湿地功能的优化,加速了赣江上游河道畅通,清洁了赣江河道水面,同时为广大市民和游人提供了生态科普基地,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社区群众致富,走进湿地、走向大自然、享受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时尚。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8001700号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